每年的3月15日,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。在信息化时代下,虚假宣传、质量缺陷、售后推诿、预付陷阱等像隐匿的“暗箭”,悄无声息地渗透进校园,严重威胁着校园的安全稳定。为切实增强 2024 级研究生的维权意识,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,2025年3月15日,在2024级辅导员邢润楠老师统筹策划和党、团、班干部的组织带领下,通过短视频案例、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,面向全体2024级同学开展了“3·15”主题宣传活动。活动上详细介绍了消费者权益日、消费危机案例、正确维权渠道等内容,全力为校园安全保驾护航。

雷军:让消费者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
活动以雷军代表在两会发言为导入,雷军指出制造业作为国家发展的根基,科技创新在推动其前行的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。小米SU7等新能源汽车线上整车售卖、明星网红带货、移动支付等新兴消费模式的兴起,打破了传统消费的时空限制,让消费更加轻松、高效;春节《哪吒2》的现象级爆火充分彰显了中国式文化自信所激发的消费觉醒,让人们在文化消费领域展现出全新的热情与追求。

雷军代表发言(图自:新华社)

同学们聆听雷军代表发言
近年315打假大盘点:网红商品纷纷“塌房”
2025年“3·15”晚会以“共铸诚信 提振消费”为主题,聚焦食品安全、公共安全、金融安全、数字经济等领域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。晚会新曝光的“隔夜柠檬水”、“边角料卫生巾”、“剩肉回收黄焖鸡”、“福尔马林鸡爪”等看似“网红”商品的背后实则卫生堪忧、存在过量有害物质;于此同时,电商平台以“大牌捡漏”,“0元购”等“薅羊毛”的名义故意制造出售假冒伪劣,甚至有维修公司“无病乱修”侵犯了消费者知情权乃至安全保障权,这无疑给同学们敲响了警钟。

2025年3·15晚会关键词
与此同时,消费危机也悄然潜入校园,虚假宣传无孔不入,不良商家打着“校园专属优惠”“高科技学习产品”等幌子误导学生消费;质量缺陷问题频发,从学习用品到电子产品,不少产品存在质量隐患却流入校园;售后推诿现象屡见不鲜,学生购买产品后遭遇问题,商家却百般推脱责任;预付陷阱更是让学生防不胜防,健身、培训等服务机构以优惠为由诱导学生预付费用,随后却人去楼空;刷单、网贷、冒充客服等骗取学生钱财等手段更是屡见不鲜,严重威胁着校园的和谐稳定,损害着同学们的切身利益。

活动上同学发起行动倡议
牢记维权知识:我们在行动!
在这些纷繁复杂的消费场景里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宛如一位默默守护的卫士。当同学们买到过期变质的食品,或是遇到商家虚假宣传时,凭借法律的规定,同学们可以要求商家退款、赔偿损失,甚至向相关部门投诉,让不良商家受到应有的惩处;在参与学术活动的消费中,若遭遇资料质量低劣、培训课程与宣传不符等状况,同样能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,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,确保消费的价值得以实现。法律的强制力,保障着同学们在消费过程中的公平、公正,让每位同学在消费时都能安心、放心。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

常见的维权投诉举报电话(图自《人民日报》微博)
打卡留念:共倡维权行动
活动现场,同学们手持精心制作的宣传手牌打卡拍照。手排上“青春同心,反诈同行”“防炸防骗,敲响警钟”等标语醒目而有力,每一张照片,都代表着同学们对反诈行动的积极响应和坚决支持。
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的打卡瞬间吧!

李婕 内科学

刘若凡 内科学

张文博 外科学

姜壮雨 儿外科学

邓妍 全科医学


含光校区合影
这些打卡照片不仅是活动的纪念,更是向同学们传递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和自我保护的意识。同学们纷纷表示,此次“3·15”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和学习,不仅提高了自身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,也营造了和谐稳定的校园氛围。在未来的日子里,西安医学院研究生工作部全体师生将继续携手,共同守护校园安全稳定,为同学们的健康成长和学习生活保驾护航。